插畫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 文/徐素霞 (本文刊載於雄獅美術月刊第302期,1996年4月)
您認識插畫嗎?
今天插畫被廣泛地運用在傳播媒體上,每個人不時都會接觸到它:在書籍中、報章雜誌、廣告產品、卡片,甚至在最新科技的媒體上(電視、電影、電腦…)都可看到它的影蹤。然而,插畫是否如同其普遍性那麼廣為大眾所熟悉呢?答案是頗令人失望的。絕大部分的人鮮少對它投以注目的眼光。大家雖然看到了插畫,但大都停留在表面上。插畫的本質、它的呈現過程、它的異於其他藝術形態之處,這些對大眾而言是全然陌生的,尤其兒童讀物中的插畫,儘管它始終勤奮地工作,然而,欲如同隱在角落中的灰姑娘一般,難得獲人青睞。
插畫是什麼?
插畫一詞源自於拉丁文中的illustradio,意指「照亮」,表示插畫可以使文字意念變得更明確清晰之意。限於篇幅,在此簡要地綜合中西辭典對它的註解:插畫是書刊文字裡加插的圖畫,能突出主題思想、增強藝術感染力,扮演了文獻與美學傳達的雙重角色。它是藝術上的一種表現類別,是所有能把文字形象化的表現方法的總稱。
以此概念為基礎,再觀察插畫發展的現況,我們可以歸納出如下的結論:插畫可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。廣義的插畫指凡是帶有濃厚「敘述」思想感受成份的藝術作品,包括平面製作(如描寫味濃的純繪畫、無字圖畫書等)、浮雕及一些適於再拍製的立體作品均可稱為「插畫」。狹義的插畫指一切出現在印刷物中與文字結合的平面藝術作品,如各類圖表、照片、繪畫、版畫等。目前大眾對插畫的印象則傾向於後者。若以一個更口語的話來說明,插畫就是一種述說性的圖畫。
插畫自成一體,不附屬於任何藝術形式
插畫因常與文字配合在一起,給人一種錯誤的觀念,認為它是依附於文學、教育或資訊傳播而存在的表現形式。(許多品質欠佳的插畫的確讓人有這種感覺。但一些單訴求傳達訊息功能而繪製的圖像,其原來意圖即不在於表現藝術性,則另當別論)。事實上,插畫就它本身的特質及它創作的種種過程來說,它應該是屬於獨立而自主的一種藝術形式。雖然它常以圖像被運用來詮釋表達一個意念、感受、訊息等,但基本上是個帶述說性的圖畫。如同任何一個藝術領域中的形式,創作者只需本著一點意念;其來自他人或自己的,並不重要,即可透過所選擇的媒材,去構思,去將這意念淋漓地表達出來,並展現這媒材所屬之美,成為一個藝術傑作。
插畫是另一種舒發情感思想的形式,有其魅力和不易之處
不只一般的大眾看輕插畫,就連藝術界也少予以應有的重視。相對於插畫的明確敘說,大家似乎認為純粹描繪自然景物、人物的方式,或是有如抽象畫般,讓色彩、線條、形體結構自行去「訴說」的繪畫形態較接近藝術核心。我們常看到青少年、兒童用類似漫畫或圖畫連作的形式,來抒發或渲洩內心奔放的感情,或敘述自編的故事。這些屬插畫創作的形式卻常遭到教師和家長的藐視,認為不入流、不屬正統的繪畫。在現今標榜藝術表達自由約時代,為何不能接受這種很個人化的繪畫形式? 為何不能被合理的接受?美術老師們大都側重於傳授「表現性圖畫」的知能,而忽略了「溝通性圖畫」對兒童的需要。常常,當老師要學生用繪畫來渲洩感情時,對某些兒童來說,「渲洩感情」正是用圖畫來敘說那些精彩且妙極了的故事,並拿它與人分享溝通,而不是寫生、畫靜物、人物或抽象畫。插畫創作的魅力,就在於它允許人們隨意無限制地運用各種造形媒材、表現手法和形式,誇張地、幽默地、揶愉地,或詩情感性地去詮釋內心所想,或文字所敘述。它藉著生動、清晰明顯的繪畫語言與觀者溝通,做心靈的交流。
要如何掌握內心意念或文字內容的精要,將它無遺地表達出來,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插畫創作不只要求有相當的繪畫或造形技能,還要有能精確地抓住傳達重點及將之轉化成優美圖像的本領,創作者要不斷地思索,如何用最精簡的圖畫去表達最深遠的含義,使人一看就瞭解;又如何運用特殊的取景、構圖、人物造形、表情、動作、景物的安排和色彩的配置,來凸顯所要表達的重點,並營造恰當的氣氛,這是一種極耗心力但又兼具創造樂趣的工作。
插畫與兒童讀物的關係
在所有的印刷媒體中,插畫被運用最多的地方是在兒童讀物上。為什麼呢?原因即在兒童讀物有其特別的需求,而插畫扮演了一個極重要的色色。這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、相得益彰的。插畫由於兒童讀物性質與內容的多樣化,使得插畫創作有更大的空間得以發揮,而兒童讀物則藉著插畫的精妙表現,得以提高其可讀、可看性和藝術價值。
兒童讀物以兒童為主要訴求對象,就兒童的身心發展過程來看,他們學習的步驟是先從外在的形象開始,尤其是尚未認字的幼兒,他們對外在世界的認知,除了周遭環境,就是從圖畫開始,靠著書中的具體圖畫,去對照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新的事物。這是兒童讀物插畫在兒童知性學習上的重要性,效果遠勝於語言文字的解說。另外,在遊戲中學習、寓教於樂是教育上極被肯定的理念,兒童讀物插畫的欣賞,在認知學習、心靈陶冶上,正是根據這個理論來發展的活動。
此外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讀物在兒童審美經驗上所擔任的角色,而這是經常被忽視的問題。我們目前的社會能給予兒童優美的視覺享受越來越少,而在僅存的一些美中,有些形式因較偏向抽象,或者內容太過複雜深奧,超出兒童的理解能力和生活經驗,使兒童無從捉摸、把握和感受。比較起來,兒童讀物插畫由於有易於為孩子們喜愛、易於接觸的特性,加上它們多樣化的表現形式,在美術教育的功能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。一幅優美的插畫能讓兒童;甚至大人感受到色彩的奧妙、造形的變化無窮和畫面氣氛的動人心弦,使得他們思考力靈活、想像力豐富、對美的觸覺更加敏銳。尤其在目前科技高度發展下所造成只接受訊息而缺乏想像、只求快速而欠缺悠遊的生活形態,優良的兒童讀物插畫更提供了一個心靈空間,讓兒童能在其間倘佯,任心思馳騁,讓想像盡情地奔放遨遊。
基於以上種種因素,現代每個有文化意識的國家,無不在兒童讀物的出版上大力經營,其出版的種類繁多、內容豐富、形式多樣化,直接地對插畫創作產生莫大的鼓舞作用。插畫家在這種出版情勢的推波助瀾之下,得以盡情地施展其藝術才能,不僅在媒材的運用上突破種種限制,表現形式和方法更日新月異,不斷展現了插畫藝術獨特無比的風味。
插畫與純繪畫的異同
插畫與純繪畫的共同點在於使用相同的媒材與工具。插畫因形式的多樣化,所使用的媒材與工具更為繁複。此外,若一純繪畫作品的「描寫性」很濃,而另一插畫作品其個人的藝術表現風格很強,說明性弱,那麼這兩者就更為接近了。若特別強調插畫「傳達思想感情」這一層面的意義,那麼純繪畫就幾乎可以視做插畫了。因為許多純繪畫都在傳達畫家的某些思想感情,只是表現的形式面貌各有差異而已。以筆者個人的一幅水彩作品「下雪的日子」(圖1)來說,它就是揉和了插畫的特質與純繪畫的形式。在我創作時就構想如何讓這個圖像來說故事,來表達生活中和家人與雪嬉戲的一段日子。
插畫與純繪畫最大的差別在於創作意圖和製作過程。純繪畫創作者首重內心自我的需求。藝術家多半藏有豐富的感情,在某些感情積到飽和時,就會與起將它們渲洩出來的需要。當他完全將這些感情透過藝術創作的形式表達出來以後,可能就已達到內心的滿足了。至於這創作,在內容形式上是否能讓觀者看得懂、接受,是否將來會展示、與外界溝通等,那倒是其次的問題了。相反的,插畫家的創作意圖大都是建立在文字意念的基礎上。首先要著重在內容的確切傳達,再就這個範圍內發揮個人的情感,展現自我的藝術風格。
在製作過程方面,純繪畫創作者對所要表達的事物雖然也會有清晰的構想,但常常是一個粗略的概念,或較抽象模糊的感受,或甚至什麼都沒有,只想表現繪畫基本元素點線面,隨意組合的韻味和材質本身的美感。
在製作過程中,純繪畫創作者隨時可因突發的興緻、靈感,改變當初的構想,而順著當時作畫的情境讓畫面不斷地改變其面貌,他們較少確切預設完成的畫面。事實上,很難,也不需要去預先設定,因為變異的因素太多,尤其純藝術的創作都以感情為遵向,無法有預訂的「路線」可循,(圖2)是筆者的純水墨繪畫作品「雪中山坡」,所描繪的風景地點與圖1同,只是這幅畫脫離了敘述成份,單純地表現山林下雪的景象氣氛、一種感覺而已。在繪製的過程中,水墨的媒材,其渲染效果不斷地變化,所完成的畫面已非當初所預想的了。而這也並不礙創作的目的,反倒是純繪畫一種迷人之處。
相反地,插畫的製作必須從一開始就要考量到圖像的訴求目標,同時又為了畫面的解析度,從草稿的繪製、逐一上色、到畫面完成,都維持一貫的嚴謹作業,即使中途在畫面上有所改變,也還不超越原定的大目標,只是求表達的效果更有力、更美好而已。以(圖3)筆者一幅以狗家庭做主題的插畫為例,由於心裡有著明確的表達內容,在製作過程大致維繫著一定的構想,只是細節部分有所變化。插畫這種創作,內心可以熱情澎湃,但卻要透過冷靜帶理性的構思、製作,才能顯現其中之美。
插畫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密切關係
插畫與純藝術最大的分野就在於插畫的「大眾傳播性」,及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的密切關係上。從事插畫的創作,好比鑽進藝術的大領域,任何表現形式都要去認識、了解、學習和加以運用。這點我們可藉由法國知名的插畫家 CLAUDE LAPOINTE教授,在其一篇探討插畫的文章裡,所做的插畫與其他藝術領域間相互關係圖 (圖4)(註1),看出插畫的定位和與其他藝術形式的密切關係。雖然此圖不是盡善盡美到能做為一個精確的對證,但由此圖的要點陳述和排列結構,我們可瞭解它們各自的風格、所屬的種類,其動向趨勢與彼此間的對照、互動關係。
Claude LAPOINTE 插畫與其他藝術領域相關圖
繪畫、雕塑、雕刻、版畫可以說是主要的插畫製作媒材。插畫家在創作時必需講究繪畫的技巧及個人風格的表現;常常地也需要運用雕塑的三度空間知能,以明暗處理光線變化表達立體感,或甚至利用各種素材來做成浮雕或立體插畫,如(圖5)(註2)。插畫製作之對線條的敏感度,及某些圖像的複製程序,又拉近了它與雕刻版畫的距離。
有些插畫家的風格更直接進入了裝飾藝術的創作,其畫中人物的服飾、器物的圖案、景色的排列與色彩的搭配施繪方式,均與裝飾設計無異。
在與建築、環境的關係上,插畫家必須如同建築師一樣設計並營造空間,運用透視技法在二度的平面田裡展現立體的視覺感,按寫實畫面或情節上的需要,將室內、室外的場景,盡量達到身歷其境的效果。
插畫與默劇的關係可從所製作主面中人物的明顯姿態、肢體表情見到端倪。插畫中有些指示性的圖像,與默劇演員面對觀眾所做的肢體語主旨溝通,更是不謀而合。另外,戲劇與插畫的相通處在於濃縮的情節,舞台燈光烘托的效果,並用動作表情吸引觀眾的視線。
插畫家常為了畫面營造的需要而借用攝影的手法,例如以各種鏡頭和取景角度位置,來表達遠距離、全景、俯瞰或特寫的效果。插畫與電影的結合更產生了動畫片。一個善於描繪肢體動作的插畫家可藉科技的輔助,將所繪製的畫面,集合聲、光、速度效果,把作品擴展到另一種表現形式。
插畫極大量被應用於大眾傳播的廣告。插畫家要學習如何從整個訊息裡準確地抓住重點,並將自己設想為觀眾,讓情感同化並進行構思,然後運用恰當,甚至驚人的造形,有效地將重點傳達給大眾。這種理念與步驟同樣被應用在資訊、科學、教育學科的知識訊息傳達上。以(圖6)為例 (註3),這是一幅詮釋刻意強加的閱讀指導會窄化兒童視野的插畫,簡潔明瞭,比長篇文章更快速,且強而有力的傳達給讀者。
書籍報章雜誌中的插畫編製與平面美術設計息息相關。畫與文字的空間處理、形式編排、視線取向、線條變化、重心問題及色彩配置等,同樣在美術設計中都是不容忽視的問題。相對於文學詩歌這些充滿感性的創作,插畫也是一種富於運用象徵寓意的表現形式。創作者都需要敏銳的觀察力和極度的感受性,以表達內心所想。經由優美的圖像,這些抽象的空間思維,可以轉化為另一種視覺的世界。卓越的插畫家不但能巧妙地詮釋詩文中的涵義,更能以自己特有的創作風格,將作品推向更高的藝術境界。(圖7) (註4)是一幅法國插畫家Geroges LEMOINE為一兒童文學作品所繪的插畫,不只傳達了內容情景及作者飄逸自然的寫作風格,其本身也瀰漫著詩情的韻味。
每個插畫家因個性、特質的不同,其畫作或傾向詩情風格,或接近裝飾設計;或細膩、或粗獷;或偏好多媒材的立體製作,或獨鍾平面的繪畫創作。總之,插畫確是一項融合多種藝術知能的表現形式,它擷取各類的媒材、表達手法,來增加作品的傳達性、感動力及藝術價值。
插畫家–二度或三度空間的全能導演
在筆者的經驗與觀察中,插畫家的工作在某些方面與電影導演極為相似,特別是在製作圖畫故事的時候 (圖畫故事目前以兒童書為較多,一般長篇漫畫也如同圖畫故事書,只是畫幅小,線條簡單,少了色彩施繪的表現)。首先他(插畫家)有了想法或文字內容(對導演來說則是劇本),他要不斷地咀嚼這些內容及其時空背景所具的意義,盡量將自己融進此情境中,必要時特地走訪該時空地點,做紀錄、速寫或拍照片等,並思考以何種表現方式較能凸顯作品,讓人讀後能回味無窮。接著要將內容分段,以方便圖像表現(分鏡)。當然他還必須塑造人物(選取演員)、構思場景(出外景、搭佈景)及繪製許多相同的草稿等。在製作過程中,插畫家更包辦了拍片廠中所有師傅的工作:自己做服裝設計、為演員化粧、做道具、打燈光、攝影、做文宣、海報廣告(如封面設計)…等。作品完成後,仍得反覆檢視修改,不好的地方甚至得重畫(重拍)。插畫家和導演小心冀冀地進行自己的創作,唯恐出現任何差錯而在一旦印行(拷貝完成)後無法補救。因此,追求完美是他們的目標。
插畫–大眾化、生活化的藝術
插畫雖有其不易性,但那是專業上的要求。其實,就像任何一門藝術一樣,每個人都可將它運用在生活上,只要是表達了心中的意思,簡單的線條圖形與繽紛的造形一樣的可愛。(圖8)是筆者一位法國插畫家友人Manue HAENSLER,自己繪製成插畫形式的結婚請帖,人物造形幽默,充滿喜氣。 (圖9)則是另位科學家朋友Raphael 的漫畫風格卡片,傳送了他們添加小寶貝的喜悅,它們是不是都很別緻而溫馨動人呢?
兒童圖畫書插畫的製作也是在這種情境下產生的,需要一顆永不長大的童心,及好奇、樂觀、自信、不忘在生活片段中隨時製造樂趣的個性想法,來進入這個奇妙的領域。在欣賞過一本本內容豈富有趣、插畫優美動人的兒童書後,您不妨也嘗試一下,除了把插畫運用在您的生活中(便條、卡片、信件、甚至日記都是它們展現的園地),更可以回想一下您的兒時趣事、好玩不可思議的夢境,或點滴的生活感觸和想法,將它們由一連串的圖畫敘說出來。(請相信,每個人都有尚未被發現的才能…) 即使畫筆生硬了一點,但拙也有拙的趣味,也都會是一件可愛、真誠、充滿個人特質的作品。在整個創作過程完成後,與家人朋友、甚至更多人分享的經驗,都將帶給您無窮的樂趣。您願意試試嗎?
註1:Claude Lapointe 教授為法國Strasbourg藝術學院插畫工作室的負責人。此文出自 « Guide des illustrations du livre de jeunesse française »,法國巴黎 Cercle de la librairie 出版社,1988年。
註2:此立體圖畫書法文版 «Les Quatre Alpinistes »為巴黎 Rouge et Or出版社出版,1991年。
註3 :此圖出自法文« Le monde de l’Education »雜誌,1991年9月號,繪者為Finzo。
註4: 此圖出自 « L’enfant et la rivière »一書,巴黎 Gallimard 出版社,1983年。